新能源汽车驶向质量提升之路

创建时间:2018-02-01 10:03

     在1月20日召开的以“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上,政府主要部门领导、业内专家热议的都是中国电动汽车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话题。

  发展要前瞻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走在世界前列,未来,无论是产业发展方向预测,还是国家政策制定上,都要超前领先——

  万钢:不仅看续航更要考虑综合能效

  万钢指出,现在纯电动汽车虽然发展快,但是续航里程还是短板。他说,续航里程不能简单的用增加电池的办法解决,因为电池增加了,重量也会增加,单位耗能反而增加了。

  他说,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明确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方向。整车产品要在综合效能上下工夫,提高质量,即要在高比能量的蓄能、高比功率的发电、燃料电池或者增程器技术、高效率的驱动和能量回收、智能化的控制、轻量化的车体等方面努力。今后衡量新能源汽车,应该从综合性、多目标的角度得到其综合的最佳。为了达到这个综合的最佳,需要更进一步提升“三电”的核心基础,加大对于高密度能量、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的燃料电池、高性能驱动、高效率回馈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系统集成的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推动区域化、商业化的市场运营,加快产业化进展,拓展燃料电池新的应用领域。要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实施,来研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平台,积极稳妥的推动自动驾驶上路,逐步的进入市场应用的阶段。

  苗圩:补贴将分段释放平稳退出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谈到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时表示,补贴政策调整将分段平稳退出,并将有替代措施。

  “补贴调整势在必行,如果我们推迟到2020年底一次性调整,还不如分段释放调整的压力,让大家平稳渡过退坡的影响。补贴即将取消,企业将面临双积分大的挑战。”苗圩建议企业要根据积分办法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比例的要求,尽早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布局。他说,双积分办法已经发布,但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较大的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整车企业当中,有42家没有达到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要求。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距离2019年和2020年积分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悉,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积分交易平台,提供多种交易方式功能,还要研究制定积分经济管理的措施,激活积分交易市场。提前研究发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车积分管理制度。

  刘宝华:充电设施发展水平急需提高

  在充电桩建设方面,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是2014年底的14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私人专用充电桩24万个,均为交流慢充。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排在前三位,三地保有量占全国比重超过80%。已建成公共充电桩21万个,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行业仍然面临着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一是充电设施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行业盈利能力低,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是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整体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车企参与度相对较低,动力电池充电技术升级难以协调。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推广应用和动力电池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更加迫切需要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未来,国家能源局将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推动充电服务平台整合发展,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和利用率。

  林念修:用纯电驱动助力实现换道超车

  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未来发改委将从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跨界融合,大力培育产业生态、鼓励开放合作,合力开发全球资源、坚持纯电驱动,助力实现换道超车和完善制度供给,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加快发展。

  其中,发改委将坚持纯电驱动,助力实现换道超车。以世界一流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水平,大力支持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系统支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开展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清理规范,修订《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探索在全国碳排放市场开展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交易,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长效激励机制。完善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的政策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零排放行驶区域”等措施。

  完善制度供给,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智能汽车测试生产、销售使用等领域的立法进程,营造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法治环境,推动智能汽车网络服务、信息安全、共享出行、金融保险等领域管理政策制定出台,为智能汽车商业化应用积极创造条件。

  产品靠实力

  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基础设施哪个环节发展不同步,都会直接影响电动汽车行业的整体质量,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刘小明:2020年交通运输车达60万辆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交通运输部始终高度重视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并把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应用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推进。未来在自动驾驶发展总体把控和引导方向上,交通运输部将建立完善道路运输领域自动驾驶的应用边界和约束体系,制定营运车辆自动驾驶政策和发展指南。建立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标准体系框架,完善相关测试方法和测试的规程。加快推进测试基地建设,逐步有序的推动自动驾驶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努力构建全国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产业生态体系。

  刘小明表示,交通运输部通过积极部署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汽车租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于2017年底提前完成了到2020年推广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推广领域,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三个传统应用领域基础上,加上港口、机场、汽车租赁和邮政快递领域的推广,并提出了全新目标:到2020年,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新能源汽车将达到60万辆。

  陈清泰: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汽车变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汽车变革,支持这一变革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他强调必须跳出电动汽车来评估它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他指出,电动车做到绿色减排依托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电。汽车革命引发的是体系化、生态化的变革,将拉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技术路线的变轨会带来能源、原材料、制造业、服务业和就业岗位的结构性调整。电动车+互联网+自动驾驶将助推共享出行,为重构城市交通出行提供了空间。电动化是变革的1.0版本,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网联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的创新。

  他建议,政府应当为未来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做好准备。未来汽车的大规模投放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基础设施升级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欧阳明高:充电智能化势在必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国内公共慢充桩利用率低,充电智能化势在必行。

  他认为,面向未来的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驾驶智能化+充电智能化。充电智能化将会引发能源革命。未来电动轿车充电趋势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公共快充补电结合。而全国公共慢充桩充电利用率却不到10%。

  未来的充电发展是车电互动,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微电网协同平抑快充负荷。快充幅度提高之后,电动车快充功率峰值很大,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间歇的峰值,怎么样两个峰值协调互动,达成平衡稳定的电网,这是必须要尽快研究和落实的。他提出推广交流慢充法,预测5~10年后15分钟可以充到75%。

  他指出,而在私人购车领域,当前的车桩比也无法达到1:1的合理比例,这部分的工作需要整车企业去积极主导。

  他透露,我国在大功率充电方面正处在技术准备阶段,预计将在今年完成实验验证工作,并在明年发布相关标准。

  王秉刚:产品需要全生命周期评价

  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认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对能源生产过程和汽车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进行排放评估,才能来科学评价前述问题。

  他认为,客观评估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效果,需要建立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方法。有一个简单的关键数据可以有效地被外界了解,即电动汽车每消耗一度电、燃油车每消耗一升燃油,在整个生命周期产生多少排放量,这个数据即为“中国排放因子”。

  该数据借鉴了国际经验。他透露,目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得到了电力部门、环保部门、石油部门等部门的支持,对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有初步结果。根据初步数据分析结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清洁的”,下一步要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抓手,尤其是污染严重的城市,有责任把新能源汽车推广起来。


浏览量:0